【资料图】
1978年6月12日,中国现代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、新诗奠基人之一郭沫若,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,终年86岁。
1892年11月16日,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,从小接受民主主义思想。
1914年,郭沫若留学日本,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。1919年,五四运动爆发,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,投身于新文化运动,写出了《凤凰涅磐》《炉中煤》等诗篇。
1921年,郭沫若发表第一本新诗集《女神》,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,《女神》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,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;同年,他又与成仿吾、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“创造社”,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。1928年2月,郭沫若因撰文揭露蒋介石被迫流亡日本。
1931年,郭沫若完成论著《甲骨文字研究》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》等。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他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战,在上海主办《救亡日报》。
20世纪40年代,郭沫若陆续创作了《屈原》《虎符》《棠棣之花》《南冠草》《孔雀胆》《高渐离》6出历史悲剧作品,其中以《屈原》最受欢迎。他这一时期的作品,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、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。
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、考古学等领域都享有崇高的地位。他生平著作超过百万字,集结为《郭沫若全集》38卷,分为文学编、历史编、考古编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