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行业

    正大国际期货:高考之后,改变人生的3个选择

    来源正大Zdlinb时间:2023-06-12 15:59:56

    今天,大部分同学的高考应该结束了,恭喜你们,又度过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关卡。

    接下来,就是如何填志愿了。


    (相关资料图)

    正好今年,我们家的小表弟也出征高考,作为过来人,如何填报志愿的担子不可避免地就落到我的身上。

    拉上编辑部的小伙伴,我们一起忆往昔,聊了聊对大学的思考——

    学校怎么选

    专业怎么挑

    大学如何过

    01 学校怎么选?

    表弟在安徽高考,他爸妈琢磨要不要让他报考上海的学校。

    一方面,大城市就业机会多;另一方面,每年各种大会、展览不断,周边同学又来自五湖四海,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: 欧美4/大恒指26/小恒指12 详Zdlinb,开开眼界也是极好的。

    不过,也正是所有人都盯着上海,二本学校分数线甚至能超过一本。

    这笔城市的溢价值得付吗?

    我给表弟的方案是:分数差不多的前提下,优先选择层级更高的学校。

    有985能上,就选985学校;211能去,就填211。

    从我所在的金融行业看,学历内卷很严重,HR招人时,倾向用硬性门槛作筛选。

    另外,和研究生毕业院校相比,大家对本科学历的认可度明显更高。

    像香港年初公布的「高才通」计划,只接受9所内地大学本科毕业生,同校的研究生却没资格。

    香港官员给出的解释是:研究生开设的项目太多太杂,暂时不考虑。

    本科水平越高,在各方面的选择上,都有优势。

    再来,对大学生而言,待在校园的时间肯定更久,小环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社会大环境。

    我个人感觉,好大学和一般大学最大的差距,来源于自我要求。

    同样是小组作业,选择搭便车、浑水摸鱼,还是仔细阅读材料、精心准备,日积月累的习惯能在几年后构成难以跨越的鸿沟。

    待在学习氛围好的环境中,能时刻激励自己,保持前进的姿态。

    当然,如果是在几所相同层次的大学里面挑,肯定优先考虑大城市。

    除了实习、社会活动多姿多彩,有些城市对一些重点学校的人才还有落户优待。

    比如复旦、同济、上交、华师大,这4所大学本科就可以直接落户上海。

    说起来,有些行业中存在着学校认可度,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: 欧美4/大恒指26/小恒指12 详Zdlinb,比如建筑老八校,法学的「五院四系」等,专业排名也不比985差,这时候要怎么选择呢?

   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,是选择综合类院校还是专业类院校。

    咱们可以分情况来看——

   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,建议选择综合类院校。

    一方面,综合类院校专业多,我们有机会多了解不同学科,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。

    另一方面,转专业的选项多,文转码、理转文都有机会;专业类院校的空间可能不大(比如文科专业互转)。

    要是已经定下目标,可以考虑专业性大学,早早开攒经验值。

    比如,他十分确定以后想从事法律、财经的工作,就可以考虑业内认可度高的院校。

    02 专业怎么挑?

    小表弟父母还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:学啥专业吃香呢?

    先来看一张图——

    图源:百度2022年高考热搜

    从专业的热度看,这几年都被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工科专业承包了。

    尤其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,各行业对AI人才的需求度都很高,比如新诞生的职业——「提示词工程师」,和AI聊聊天就能挣到百万年薪。

    不过,最新消息是,仅仅火了6个月,「提示词工程师」就面临下岗危机,因为AI已经开始优化提示词,理解使用者的意图,提示词工程师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。

    岗位的兴替是时代变化的缩影,早年大热的金融如今面临着降薪危机;红极一时的土木专业,赶上了地产的衰落期。

    行业有周期波动,时代会优胜劣汰。未来什么岗位火我们很难说清,与其追逐潮流,把握发展中的「不变」或许更加紧要。

    我从《巨人的工具》(汇集100+位成功人士的访谈录)这本书中看到一个观点,深以为然——

    现代社会奖励稀缺,想要有所成就有两条路可走:

    (1)在某一个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;

    (2)在两个或更多领域成为优秀的人(位列前25%)。

    对应到选专业上,如果坚定了要做什么,就要有走到底的决心。

    我的一位高中朋友,认为家里有医生比较可靠,励志学医,投身10年读完本硕博,现在得偿所愿,顺利入职医院。

    如果还没想好未来要做什么,不妨给自己多预留选择的余地,有两个小建议——

    一是选择硬核的基础学科傍身,比如数学、物理、计算机。

    这些学科虽然听上去挺枯燥的,但能和很多职业融会贯通。

    拿金融举例,文科经常竞争不过复合背景:券商研究员喜欢招理工本+金融硕学生,研究行业时更有优势;做量化投资的偏爱数学系人才,他们具备和模型打交道的技能。

    等之后想清楚了,读研转专业的难度也没那么大,毕竟无论是什么专业,数学底子都是很重要的,也是考研科目之一。

    二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,可以多听听不同专业的课程,很喜欢也能读一读双学位(像是「工程学学位+工商管理学学位」,或者「物理学学位+经济学学位」)。

    要是学校选择不多,我们还能借助网络。比如Coursera、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了很多名牌大学的课程,一些证书在留学申请、找工作时也能得到认可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掌握多种看待问题的思维,对未来解决生活、工作上的麻烦是大有裨益的。

   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就十分推崇各种心智模型,可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。

    接着再来谈谈——

    03 大学怎么过?

    进入大学,意味着我们从「有限游戏」过渡到「无限游戏」之中。

    有限游戏,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、特定的赢家、具体的规则,比如高考、比赛。

    无限游戏,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,也没有赢家,重点是延续游戏,比如学习、感情、人生。

    大学里,没有人告诉你标准答案,你需要独自寻找兴趣、热爱、好奇,搭建起人生的坐标系。

    在这个非常宝贵的阶段,有很低的试错成本,应该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时间,将价值最大化。

    -学习

    首先,学业成绩仍然是重要的,不能落下。

    不管是就业,还是保研/考研/留学,成绩都是参考的「硬指标」。我会建议表弟至少学到专业前30%。

    换个视角来看,如果连有明确答案的考试都应付不了,那么生活中没有解答的问题,只会更加棘手。

    不过,如果不打算走学术这条路,也不必和教材死磕。

    进入社会后,拉开同学间差距的关键是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不同。

    大学里,多利用图书馆资源开阔视野,多积累信息渠道,慢慢形成分析框架,是终身学习的起点。

    通过浇灌自己的知识树,未来我们可以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。

    -兴趣

    专业课之外,建议挖掘兴趣,多去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
    可以是一些软技能,比如演讲、辩论;也可以是特长,比如画画、跳舞、乐器等等。拥有兴趣爱好的人,内心世界也会是充盈而富足的。

    -人际关系

    步入社会,社交场合就变得相对有限。所以要珍惜学生时代的交友机会。

    多多参加各种社团、讲座、实习等等活动。认识学长学姐,能让你在专业上少走一些弯路;认识其他专业的同学,可以了解更多信息,参加比赛也能有更多选择(很多比赛是需要用到不同的专业知识)。

    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,你会被启发或意识到自身不足,也更清楚适合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无论是朋友还是伴侣。

    -赚钱

    首先,别做没有积累的兼职。

    读大学时,有不少同学喜欢去麦当劳、肯德基出卖时间和体力挣钱,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。

    现在回头看,这份兼职和我人生的「无限游戏」毫无关系。

    和挣到的几千块相比,我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技能、或选择和专业有关的实习上。

    有些同学就很有头脑,在学校里开启「微创业」,像经营奶茶店、卖学校明信片,提前接触商业世界的运转逻辑。

    最励志的是,当年参加创业比赛的项目,如今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,估值上亿。

    另外,我建议趁早可以接触投资理财。

    大学四年,差不多是一轮牛熊。在低资金量时期提早接触投资,意味着教训的代价比较小(同样亏10%,1万和1千的损失相差900元)。

    我给表弟准备了一笔启动资金,让他把这个阶段当作「实验期」,通过多种尝试,去理解自己,理解市场,找到适合的投资方式,开启「复利」之路。

    最后,想和年轻朋友分享一个TED很受欢迎的演讲,标题是「为什么30岁不是新的20岁 」。

   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容易改变现状,一次聊天、一个演讲、一本书,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    好比一架飞机刚刚起航,机身的细微调整就决定终点落在芬兰还是新西兰。

    所以,趁着年轻,多尝试自己喜欢的职业、抓住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、选择自己以后想要一起生活的人,慢慢靠近你的目标吧~

    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~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今日关注:为C919造“7050”——国产大飞机用铝材自主研制纪实